“‘十三五’期間,寧夏重點在大氣環境、水環境、固體廢物、環境能力建設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六個方面實施生態環境治理工程,隨著這些工程項目的落地,生態環境效益顯現。”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,我區共完成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53臺2283萬千瓦,淘汰燃煤鍋爐2622臺,各市、縣(區)城市建成區20蒸噸/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基本清零,完成全區鐵合金、電石礦熱爐污染綜合治理工程。
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,寧夏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,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在腦子里、落實在行動上。
10月初,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大磴溝至蜀宏段,刺槐、沙棗樹、火炬等一些耐干旱的樹木煥發生機。“這里以前有40多家洗煤廠,平日都是煤灰四溢,現在這里的環境已經是大變樣了。”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賀蘭山自然保護區清理整治指揮部工作人員說。原石炭井三礦周邊生態環境破壞極為嚴重,為了根治開采亂象,確保整治工作不留后患,石嘴山市對與保護區內利益聯結緊密、鏈條貫通一體的93家洗煤儲煤場及附屬設施一并關停清理。
“我區在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方面,連續3年持續推動‘綠盾’專項行動,查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點位2646處,保留和已完成整治2632處,整改完成率99.47%。”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,“十三五”以來,我區生態環境保護頂層設計不斷加強,戰略推動成為寧夏生態環保工作的重要支撐,隨著《關于推進生態立區戰略的實施意見》等一系列重大政策、法規、專項行動計劃的實施,寧夏生態環境部門打響大氣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“三大攻堅戰”,推進各項規劃目標、重點任務工程有序落地,生態環境明顯改善——
黃河流域寧夏段15個國控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連續2年保持在73.3%以上,提前1年完成化學需氧量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考核目標任務、提前2年完成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改造任務、全區300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置處理提升建設項目完成……
“現在環境治理好了,家門口的清水溝再也不臭了,政府在沿溝兩岸鋪上了健身跑道,每天早晨都有人在溝邊跑步健身。”家門口環境的變化,讓吳忠市利通區郭家橋鄉澇河橋村村民很舒暢。
進入深秋的銀川濱河水系濕地,碧波蕩漾、蘆葦叢生、水鳥飛鳴,景色迷人。經過8個人工濕地凈化,中干溝、永二干溝等4條重點入黃排水溝水體先后匯集南北貫通53.6公里的濱河水系萬余畝水域,經過二次過濾、沉淀后,順濱河北大溝緩緩流入黃河。
如今,在寧夏,青山、藍天、碧水不再是品,這正是大規模開展大氣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成果——2019年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.9%,PM10年平均濃度為66微克/立方米,PM2.5年平均濃度為29微克/立方米,與2015年相比,2019年全區地級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增加6.5個百分點,PM10、PM2.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24.1%、25.6%;13條重點入黃排水溝適宜地段的人工濕地工程均已建成,9條重點入黃排水溝入黃口全部達到了Ⅳ類水質,固原市五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逐一落地,南部山區跨界河流全部達標;鋼鐵等8個重點行業169家企業和醫藥制造等38個其他行業122家企業的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評估工作……
生態環境持續改善,寧夏越來越多的山河湖泊得到休養生息,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數不斷提升,寧夏推動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底氣更足了。